山西省人民政府     商务部    今天是: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切换到繁体 无障碍浏览
如何规避涉外知识产权风险
发布日期:2022-09-29 16:48       来源:条约法律处       

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 在正以迅不可挡的趋势流向世界各地,这也使年轻的中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崭露头角,然而,接踵而至的是中国企业涉外知识产权冲突频现,国外竞争对手正利用其熟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优势,挥舞着知识产权大棒打压成长中的中国企业,企图将中国企业拦截在他们长期控制的海外市场之外,商场如战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何应对和规避涉外知识产权风险就显得尤为迫切。

目前中国企业主要面临的涉外知识产权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海外销售产品的侵权风险,典型的例子是20069月浙江开普公司所生产的数码发电机等通机产品在美国国贸易委员会(ITC)被美国本田提起专利侵权的337调查,不久前力帆集团生产的通用汽油机也被本田以不正当竞争为由诉讼到美国地方法院,两起海外侵权均涉及通机产品,通机产品主要的销售市场集中在欧美地区,同时该地区的知识产权保护最为严格,欧美较为繁复的司法程序和高昂的诉讼成本更让中国企业望而却步,在美国ITC涉诉的多起中国公司为被告的专利侵权案中,大多数选择了消极应诉,从而被缺席判定为默认侵权,几乎导致丧失整个美国市场,规避此类风险主要是对所出口的产品进行知识产权风险评估,对产品出口国的专利布局进行检索和分析,了解出口地区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必要时还应当聘请当地律师对产品侵权风险进行评估,从而避免在侵权诉讼中被认为是故意侵权而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最后还可以和海外销售商签署知识产权纠纷的责任承担条款,尽量降低侵权诉讼成本。

海外参展侵权风险,典型的例子是不久前在德国汉诺威电子产品展销会上,华旗爱国者和纽曼等中国厂商的MP3等数码产品因涉嫌侵犯意大利Sisvel公司的专利权被扣押,同样的境遇宗申的通机产品在四年前也曾在德国遭遇,国外竞争对手出于打压中国企业的宣传需要,往往选择在参展时采取行动,而此时扣押多数由海关等行政机关进行,具有程序快、申诉难等特点,曾经有企业在被扣押产品时不知所措就签署了很多被默认侵权的文件,规避此类风险主要是在参展前作好参展产品及其相关宣传资料的知识产权风险评估,此外还应当聘请专业律师制定可能出现的参展知识产权风险应急预案,一旦发生即有条不紊的运行,争取通过担保等方式解除扣押。

委托加工出口产品的侵权风险,典型的例子是国外客户委托国内加工企业为其加工制造国外品牌产品,而国内企业认为委托加工的品牌并不在国内销售,不存在侵权风险,殊不知在进出关时被海关因涉嫌知识产权侵权而被扣押,宗申公司曾经就加工国外客户的“HONGLEI”品牌发动机时被出口海关被扣押,被认为侵犯国内某家企业的商标权,规避此类风险主要在于要求对国外客户委托加工品牌(商标)提供不侵权承诺,出示相关授权证明,除此之外,在产品的加工国和出口国均应当做是否侵权的检索,并签署协议约定一旦发生侵权时双方的责任承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