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霍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贯彻绿色低碳发展战略部署,以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开展绿色低碳产业培育工作。通过强化政策引导、集聚创新要素、推动产业协同等举措,努力构建特色突出、链条完备的绿色建材产业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绿色动力。
构建政策保障体系,优化绿色发展生态
霍州经开区以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建设为关键环节,从政策、土地、资金、技术、服务等维度,搭建“政策引导+精准服务+设施配套”的工作框架,为绿色建材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政策机制创新:秉持公平竞争与资源集约原则,严格依据相关政策法规制定完善扶持政策,针对不同企业的实际情况,实施“一企一策”的精准帮扶举措,确保各类市场主体都能在统一、规范、公平且良好的政策环境中实现稳健发展,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要素高效配置:科学规划产业用地,优先保障绿色建材项目土地供给。在山西兆光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区域内,建设运营占地127亩的山西霍州现代化绿色建材建筑产业园区。该园区为新型装配式绿色建材园区,总投资5.53亿元,利用电厂排放的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固废生产蒸压粉煤灰加气混凝土砌块、板材,粉煤灰砖、纸面石膏板、硅钙板等绿色建材产品,实现了工业固体废弃物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的转变。同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联合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建材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通过贴息、补贴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发展。创新动能培育: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共建技术研发平台,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持续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通过“容缺受理”“并联审批”等机制压缩审批时限,营造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激发企业主体活力,构建多元化利废产业格局
经开区聚焦固废综合利用全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技术特色鲜明的示范企业。目前,已初步形成涵盖工业固废、建筑固废资源化利用的产业集群,有效推动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共进。
工业固废规模化利用典范:山西建投天筑兆光绿色建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省重点工程及开发区绿色建材行业骨干企业,依托德国“威翰”生产线,建成年产30万m³粉煤灰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10万m³ALC 板材的生产体系。该企业以粉煤灰、石灰等为主要原料,产品具备轻质多孔、保温隔热、防火抗震等特性,广泛应用于高层框架建筑。项目年消纳粉煤灰、炉渣及脱硫石膏等固废近80万吨。该企业已承接多项省内重点工程,累计供应安装内外墙板材600万平方米,凭借技术创新和利废成效,被中国绿色建材产业发展联盟工业固废专委会评为“利废新材料”示范企业称号,并列为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固废处置及利废新材料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
专精特新领域创新主体:山西光瀛达建材有限公司作为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煤矸石、粉煤灰等为原料生产纸面石膏板,产品具备轻质、防火、隔音等特性,年产量3500万平米。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12项商标及专利,并通过产品责任险承保。通过与东方雨虹合作组建合资公司,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布局,在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上稳步迈进,为绿色建材产业增添新活力。
砂浆产业绿色转型示范:大地华基霍州分公司专注于将脱硫石膏等工业固废转化为建筑石膏粉及各类砂浆产品,年产15万吨建筑石膏,消纳兆光发电厂50%的脱硫石膏。企业与国家建筑材料技术情报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等单位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开发出干混砂浆、特种砂浆等新产品,将固体废物使用率提升至29%。该企业获得工信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规范化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资质,参与了多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的编制,在砂浆产业绿色革新方面积极探索,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建筑固废再生利用探索:山西迈收资源再生开发有限公司积极推进建筑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规划占地215亩,年处理建筑固废75万吨。通过破碎筛分、除铁风选等工艺,将建筑固废转化为再生骨料、干粉砂浆、机制砂、免烧砖等绿色建材,实现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项目建成后将完善当地建筑固废处理及绿色建材供应体系,为建筑固废再生利用探索有效路径。
深化协同联动发展,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目前,霍州经开区已集聚6家绿色建材企业,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初步构建起“固废收集—资源化处理—绿色建材生产—市场销售”的产业链条。产业链协同发展:经开区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原材料供应、产品配套等合作关系,推动企业间形成循环经济模式。部分企业的副产品可作为其他企业原料,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成本,体现节约集约发展优势。产学研融合创新:持续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企业依托科研力量攻克技术难题,同时为高校、科研机构提供成果转化实践平台,不断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
下一步,霍州经开区以建设“绿色、智慧、可持续”现代化绿色建材园区为目标,持续加大对利废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化固废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积极推动绿色建材智能化生产,引入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探索规模化定制服务,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绿色建材产品;拓展服务化延伸业务,通过售后服务、技术咨询等提升企业附加值,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强劲的“绿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