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万物渐丰。走进忻州经济开发区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声不绝于耳,建设者们挥汗如雨,勾勒出一幅如火如荼的建设画卷。
发展的热度源于改革的“深度”和创新的“力度”。作为我市转型综改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忻州经济开发区对标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咬定全省“第一方阵”目标,聚焦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两大重点,推进服务企业、改革创新、优化环境、安全保障四大行动,促进开发区进位争先,提档升级,奋力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升级版,决胜高质量发展新战场,走出了一条重大项目“领跑”、新兴产业“支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招大引强,构筑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发展的生命线,是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忻州经济开发区新一届领导集体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聚集一线,突出招商,做到力量向招商集聚,资源向招商倾斜,考核向发展发力。聚焦新兴产业,聚力招大引强,紧盯十大重点产业链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七大产业,全力打造五大百亿级产业集群,秉承“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的理念,抢抓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产业转移重大战略机遇,“一把手”亲自上阵,做到重要客商亲自拜访,重大项目亲自洽谈,重大活动亲自挂帅,重点问题亲自协调解决。成立工作专班,实施领导包联机制,高效推进。坚持内商外商并重,引资引智引技并举。完善政策配套,创新招商方法,加快实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升链行动,以招商引资厚植发展优势,以延链补链加固发展底盘。大力引育了一批优秀“链主”“链核”企业,着力谋划包装了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条长、带动作用大、投资吸引力强,对形成产业集群起龙头引领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一批对全区产业转型升级有重大拉动和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走出了一条“围绕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构筑特色产业”的招商之路,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成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目前正在对接洽谈项目20个,总招商328亿元,涵盖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
积厚成势,聚焦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
项目建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忻州经济开发区坚持“项目是第一支撑”的鲜明导向,持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在提质提效上不断发力,强化大型产业集聚区牵引作用,着力引项目、强龙头、补链条、搭平台、聚集群,不断优化提升“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用一个个优质项目为转型发展夯基筑台,架梁立柱。
聚集产业,锚定方向,着力打造以镓产业为引领的半导体产业,以一道新能源10GW光伏电池生产基地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以浙江天增集团为主导的硅基新材料产业,以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为核心的煤化工产业,以新松机器人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为旗舰的智能制造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构建多元化、布局优化、链条高端的现代产业体系,稳步推进工业结构反转,为高质量发展蓄能增势。
为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动能支撑,忻州经济开发区以“四比四看”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六新”赛道,持续推进“三个一批”活动,以项目建设激发发展新动能。2023年前两期“三个一批”活动签约项目4个,总投资56.5亿元,预计年产值31亿元;开工项目4个,总投资25.2亿元,预计年产值13亿元;投产项目2个,总投资31.09亿元,预计年产值27亿元。
半导体产业作为我市聚力打造的八大标志性引领性产业之一,正在成为忻州经济开发区全面转型的重要支撑。目前砷化镓、蓝宝石、图形化蓝宝石衬底、射频声表面滤波器芯片、钽酸锂/铌酸锂压电材料等一批高科技项目纷纷落户,半导体产业集群初具雏形,正在形成集聚效应。目前,半导体产业、新能源产业、煤化工产业等重点产业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正在加速形成,构筑了以龙头企业领跑、骨干企业支撑、中小企业跃进的梯次发展格局。
随着区内续建项目施工进度逐月加快,新建项目陆续开工,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加速推进,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和转型项目投资稳定增长,全区工业经济再创新高。今年1至7月份,工业投资完成20.39亿元,同比增长39.7%;工业总产值完成73.3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68亿元,同比增长9.9%;转型项目当年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99.8%。
高效服务,全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
环境就是生产力,服务就是竞争力,作风就是战斗力。忻州经济开发区把优化软硬环境作为推动发展的“先手棋”,把“标准地”改革作为资源要素市场化的重要抓手,把“承诺制”审批作为审批制度改革迭代升级的重大举措,把“全代办”服务用为提升招商引资实力的关键一招,释放“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集成效应,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在流程再造中创造服务模式,在政策集成中提升“含金量”,全力打造“三无”“三可”营商环境。
创新机制优服务,强力推进承诺制改革。先后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方案》等6个规范性文件,紧扣政府提前办、审批并联办、受理平台办、企业承诺办、收费统一办,实施流程再造、制度重构,探索出一条以“政府服务承诺+企业信用承诺”为核心的承诺制审批管理模式。同时按照“应领尽领”原则,认领省市赋权事项1435项,实现了“区内事、区内办”。创新创出了高效率,改革改出了好环境,办事的群众笑了,投资的商家来了,践行了“只为群众少跑腿”的承诺。
“生地”变“熟地”,强力推进“标准地”改革。制定出台《忻州经济开发区“标准地”实施方案》及15项配套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对标一流,制定配套管理办法,搭建了“标准地”改革“四梁八柱”。对新建工业项目先行完成区域评价,先行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开工所需通水、通电、道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率先敲响了全市“标准地”入市第一槌,今年又将启动3宗、153亩“标准地”出让,让“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实现了“一般工业项目拿地即可开工”的目标。
企业“少跑腿”,全力提升“全代办”服务水平。制定出台了《忻州经济开发区投资项目建设领办代办工作制度》,建立“八个一”工作机制,实行一个项目一个专班负责、一套人马全程跟踪的服务模式,统筹用好领导包联、常态化督导、入企服务工作机制,以服务企业(项目)为中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建立健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产运营规范规程,让“常态化”“制度化”“全流程”成为服务核心,打通堵点、痛点,为企业纾困解忧,用“一对一”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强化项目全口径调度、全流程服务、全要素保障,真正提高入区项目审批落地效率。
主动与省市发改、财政部门对接沟通,扎实做好专项债券申报工作,有效发挥政府债券扩大投资作用。高效规范使用好到位的第一批次7.25亿元债券资金。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着力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加强禹王、豆罗工业园区道路及管网配套,加紧核心区东片区规划路网、九原变电站、蒸汽暖气管网、云中消防站工程建设。大力推进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考核认定,努力实现电力、蒸汽、土地、路网、能耗等资源高效配置,提升全要素保障能力。成立工作专班,审慎分析研判,按照一企一策原则,依法依规对长期停建、缓建的宏基建设、雄安园区、山西能际、居然之家、中科忻能等项目主体形成的僵尸项目和烂尾工程分类处置,“腾笼换鸟”,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牢固树立“营商环境是第一保障”的理念,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创新思路,精准发力,全力攻坚,通堵点、破卡点、解难点,不断提升服务精度、深度和温度,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