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山西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构建“1+11”转型综改示范区体系,右玉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重大项目建设年为契机,通过“产业融合、项目攻坚、双轮驱动、改革创新”四维发力,
全力推动示范区提档升级,打造生态文旅类示范区高质量发展标杆。
一是聚力产业融合,打造全域康养新地标。右玉以生态资源为基底,依托长城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牛心山及中陵湖郊野公园等区域,通过彩色种植构建四季变幻的生态景观,配套康养步道、森林康养基地及特色民宿,让游客在森林浴与日光浴中疗愈身心。同步激活文体旅融合动能,以玉龙马园、青少年足球基地为载体,引入国际化赛马、冰雪运动及沙滩排球等赛事,结合“右玉风·西口情”生态文旅季创新开发森林健步、林间瑜伽等户外项目,拓展运动康养场景。深挖西口文化、古堡文化精髓,联动右卫艺术粮仓、玉林书画院打造文化养生课程与民俗体验活动,借力国际水彩艺术周等平台强化艺术康养吸引力。赓续红色基因,优化红色研学线路,通过主题拓展训练与文化浸润实现精神升华。依托绿色农业优势,围绕生态羊、沙棘等特色产业链开发药膳美食,推出沙棘养生茶、羊肉滋补汤等康养膳食品牌,构建“观、动、品、悟、养”五位一体的全域康养新格局。
二是攻坚重大项目,筑牢转型发展硬支撑。右玉以全域文旅新格局为引领,深度整合地域文化与自然资源,优化“四条精品线路”——东线红色研学、南线生态康养、西线转型示范、北线西口文化体验,同步推进玉龙赛马、水彩艺术周等国际品牌建设,加速右玉南山生态旅游度假区、环威远堡文旅综合体、足球假日酒店等项目建设,强化文化遗产修缮与活化利用。农业领域聚焦“特”“优”全产业链发展,投资万军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国家沙棘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协同推进生态养殖、特色种植及农产品加工项目,夯实产业基础。新能源产业以“风光火储”“源网荷储”模式为突破,加速晋北风光新能源+储能示范基地建设,重点落地国家电投中宇110MW光储一体化、整县50MW屋顶光伏等绿电项目,并推动大唐、晋能等风电项目扩容升级,构建绿色能源矩阵。基础设施方面,聚力实施国道241改扩建、右平高速连接线及通用机场工程,全面打通区域交通脉络,为产业升级与民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打造多维联动的转型发展新引擎。
三是强化双轮驱动,激活创新发展新引擎。右玉以人才引育与招商引资双轮驱动为抓手,以“社会化招聘+体制内选调”双轨模式充实生态价值转化、文旅业态创新及乡村产业运营领域力量,构建专业化干部队伍。同步深化产业链招商,聚焦生态文旅延链补链强链,围绕景区业态升级、产品拓展、运营管理等领域靶向发力,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精准招商为突破,大力推进招商引资活动,双向激活文旅创新与产业升级动能,为省级生态文旅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活力。
四是深化改革创新,构建一流营商环境。右玉以“区政合一”机制优化为牵引,深化《工作协调联席会议制度》落实,强化政区协同联动,通过流程再造压缩审批时限,并提升服务效能,实现重大事项同频共振。同步构建全周期招商服务体系,推行“一项目一领导一专班”模式,从签约到投产全流程跟进,疏通手续办理、要素保障等堵点,加速项目落地见效。依托“三化三制”改革动能,创新“管委会+公司”运营架构,以管运分离激活社会资本参与文旅开发,通过“旅游+”战略融合农业、文化、体育等业态,延伸产业链条。同时深化“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集成改革,完善“项目长+全代办”服务链,打造“1+1+X”领办代办闭环,联动多部门打通政策落地、环境评价等关键环节,以标准化服务清单和高效代办机制赋能项目全周期提速,为生态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制度活力。